当前位置:新闻资讯-校园新闻


探索生命科学 预见未来职业|郑州11中“生涯规划局——营养师职业体验”项目式学习活动


分类:校园新闻   点击:67 次  发布:2025-11-04


2801班张熙雯第一周作业展示

2801班凌皙悦第一周作业展示

2813班吴欣珂第一周作业展示

2813班李佳冰第二周作业展示

2806班金柯欣第三周作业展示

2802班寇钰茗第四周作业展示

2802班李芊漪第四周作业展示

2802班尹昱涵第四周作业展示

11月3日,郑州11中高一年级生物组开展的“生涯规划局——营养师职业体验”项目式学习活动圆满落幕。本次活动以高中生物学知识为根基,历时一个月,通过“观察记录—分析评价—智能设计—实践烹饪”的递进式任务,引导学生将课本中“组成细胞的分子”等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家庭饮食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沉浸式职业体验中探索生命科学领域的职业价值,为生涯规划注入鲜活素材。

本次活动以“连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践,融合职业体验与生涯探索”为核心目标,依托高中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化合物功能”“均衡膳食理念”等关键知识点,打破传统课堂的知识边界,让学生从“被动记忆”转向“主动应用”。活动设计遵循“理论—实践—反思”的认知规律,分四周有序推进,每一周任务既独立聚焦,又层层衔接,形成完整的学习闭环。

第一周为“饮食调研与知识储备”阶段。生物组教师引导学生“家庭饮食观察员”的身份,利用周末时间记录家人一日三餐的食材种类、食用分量,并通过查询预包装食品营养成分表、使用专业营养查询APP等方式,梳理食材中含有的蛋白质、糖类、脂质、无机盐等关键化合物。同时,学生结合课本知识,整理不同化合物的生物学功能,为后续饮食分析奠定基础。“以前看家人做饭只关注好不好吃,现在会主动思考‘这道菜里的蛋白质能帮身体修复细胞吗’,课本里的知识突然‘活’了起来。”参与活动的学生分享道。

第二周进入“食谱分析与科学评价”环节。学生以“家庭营养师”的视角,基于第一周的调研数据,结合家庭成员的年龄、性别、职业强度、特殊饮食需求等,对原有食谱进行科学评估。例如,判断早餐是否缺乏膳食纤维、午餐的蛋白质摄入是否充足、晚餐是否存在脂肪摄入过量等问题,并依据“中国居民膳食宝塔”和高中生物学知识,提出调整建议。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分享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均衡营养对细胞代谢、生命活动的重要性”,深化对“生命物质性”的认知。

第三周引入“智能技术与创新设计”元素,带领学生体验“科技+营养”的融合应用。生物组教师为学生推荐了专业的营养食谱设计AI工具,学生需将家庭成员的个性化需求(如“需要补钙的奶奶”“想控制体重的爸爸”)输入系统,结合AI生成的初步食谱,再依据课本中所学知识进行调整——比如将AI推荐的“油炸食品”替换为“清蒸鱼”,确保优质蛋白质摄入的同时减少脂肪负担;在主食中增加杂粮比例,补充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这一环节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更让他们感受到科技在职业领域的应用价值。

第四周是“实践烹饪与家庭评价”的成果展示阶段,也是活动的高潮。学生根据调整后的最终食谱,亲手为家人制作一日三餐,并通过拍照、视频记录烹饪过程。用餐后,学生邀请家人从“营养搭配合理性”“口味口感”“食材多样性”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形成“家庭反馈表”。不少家长表示:“孩子不仅学会了做饭,还能给我们讲‘这道菜里的钙对骨骼细胞很重要’,这种‘边吃边学’的方式特别有意义,我们全家的饮食观念都跟着变科学了。”

此次“生涯规划局——营养师职业体验”活动,是郑州11中组织探索“学科教学与项目式学习及生涯规划融合”的一次成功尝试。它不仅让学生深化了生物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家庭责任感,更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直观感受了营养师职业的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社会价值,为未来的专业选择、职业规划提供了真实参考。未来郑州11中生物组将继续以项目式学习为载体,开发更多“生命科学+职业体验”的活动,让高中生物学真正成为“连接课堂与生活、链接现在与未来”的桥梁,助力学生在探索生命奥秘的同时,找准自己的生涯方向。

文档预览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