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资讯-教育教学


李晴晴公开课教学设计----《猫》


分类:教育教学   点击:2279 次  发布:2017-02-14


课堂教学设计      时间:2016.11.15

授课年级

七年级

科目

语文

教师

李晴晴

章节内容

____1___课时,本课时:第____1___

学习目标

1.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把握生动的细节描写,体会对比的作用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情景引入

   

 

谜语:

八字须,往上翘,说话好像娃娃叫

只洗脸,不梳头,夜行不用灯光照

                                    ——打一动物

 

 

 

 

吸引学生的兴趣,由谜语入手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探究活动

(基本包括: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小组探究→教师点拨→学生展示→小组互评→教师讲解→师生互动等环节)

 

一、目标展示及作者简介

    PPT展示目标)

郑振铎: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福建省长乐县人。1920年底,与茅盾、叶圣陶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曾创办我国最早的儿童刊物《儿童世界》,并主编《小说月报》。

 

二、预习检测

1.文中写“我”家养了只猫。   (三只)

2.其中重点写的是第 只猫。   (第三只)

3.文中分别在哪些段落写这些猫的?

       12:第一只

       314:第二只

      1534:第三只

 

二、细读课文

思考:这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有什么不同?在文中勾画出相关的词句,并完成第一百页的表格。(课前预习阶段完成)

 

三、讨论:

1)第3只猫的遭遇是什么?(芙蓉鸟事件)

2)重点品读(15-34段)

小神探破案:《芙蓉鸟被害案》

 

 

案发现场情况:

  鸟儿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跟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犯罪嫌疑人:第三只猫

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1.案发前的表现:

  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2.案发后的表现:

 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3.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还以为惩戒得不够。

 

芙蓉鸟被吃的真相是:一只黑猫犯案,不是那只丑猫

案件定性:冤案

(3)案件反思:

1.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 “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难过、自责、内疚

2.在这个冤案中,“我”错在哪里?(原文)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3.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我”却“更难过得多”。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我”冤枉他了吗?

      它因我而死,我永无改正自己错失的机会了

 

拓展: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 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4)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勿以貌取人

        勿偏见待人

        勿主观断事

 

四、拓展延伸

 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人或被人误解?把事情经过   说给同大家听一听,并且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 郑振铎 先生所写的《猫》,文章写了“我”    次养猫的经历,“我”养猫时的心情是不断变化的,我们不仅随着“我”的感情变化而变化,同时我们也有了自己的收获:

    生活中,待人接物不要有偏见,应当平等公正,不能主观臆测,妄下断语,以致伤害无辜。

 

 

 

 

 

先对教材整体有一个内容和结构上的把握,然后以表格的形式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重点放在“芙蓉鸟被害案之上”,以案件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由此深入思考背后的原因,将情感与感悟,以及作者想要表露的人性之道娓娓道来。

 

 

 

 

 

 

 

 

 

 

 

 

 

 

 

 

 

 

 

 

 

 

 

 

 

 

 

 

 

 

 

 

 

 

 

 

 

 

 

 

 

将知识感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思考

评价反馈

 

学生有兴趣去学习,会对这一课印象相对深刻。人性的至善至美的点挖掘还不够深刻。

 

 

 

板书设计

 


                                           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