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资讯-原创作品
读《孟子》 ——养心、养性、养浩然之气------ 贾颖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 杨增勋
分类:原创作品 点击:2271 次 发布:2018-04-23
通过读《孟子》,我对孟子的了解更加清晰,对孟子思想的认识也较以前更加深刻。孔子被誉为“至圣”,孟子被誉为“亚圣”,他们因前后二“圣”而联立在历史上。孔子和孟子又因为姓氏而被称为“孔孟”,孔子之学和孟子之学又被称为“孔孟之道”。
司马迁在《史记》中极其简介对孟子进行了介绍“孟子,驺人也。受业于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启,战胜弱旅;齐威王、宣王用子孙、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盂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在孟子看似简单的人生轨迹中,其实却有着极不平凡的人生与事业。
孟子或说为子思的弟子,或者说是子思门人的弟子,今人基本认为是子思的再传弟子。不管真相如何,这两种说法都侧面反映了孟子学说与子思学说的潜在联系和“血肉亲情”。孟子还将自己直接看作是孔子的“私淑弟子”,此又直接的继承孔子衣钵。司马迁说孟子“述仲尼之意”,既彰显了孟子的思想,又将“孔孟”并提了。
孟子主张“性善”、“尽心养性”、“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等理念,对后世影响很大。其文章激励人做一个具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其言辞勉励人忍受最艰苦的磨练,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中前行,立志于塑造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伟岸人格。更在生命的质量方面有着自己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教导世人养心、养性、养生、养志、养气。并在更高层面上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具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崇高理念。
唐代韩愈很推崇孟子,他曾说:“故求观圣人之道,必定自孟子始。”宋代王安石也是极其佩服孟子,推广孟子“尽心尽性”之说,并发挥“良知良能”“方今天下舍我其谁”的孟子思想。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脩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脩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孟子提出有两种爵位:其一为“天爵”,即天然的爵位,是上天赋予人在其它万物之中最尊贵等级的爵位。而人之所以比万物尊贵,是因为有仁、义、忠、信、乐、善等优秀的品质。其二为“人爵”,人在社会中的各种官禄和地位,即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和定位。古代的人们修养自己的天爵,而人爵就随之得到了。这让我想起了《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人也只有很好的修炼自己的德行,才可能承担大任,成就自己的人爵,而这一切并无捷径可走。可如今社会上一些人急功近利,不注重自己的天爵,或者说修炼自己的天爵也只是为了更好的得到自己的人爵。甚至得到了人爵而放弃自己的天爵,其终将会天爵人爵尽失,甚至有的害人害己而致锒铛入狱,终被历史遗弃。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孟子·告子上》)
孟子说,人人都想尊贵。但是人人都有尊贵的东西,却很少有人去思考它。凡是他人给予的尊贵都不是真正的尊贵。譬如春秋时期晋国执政正卿赵孟(赵盾),他能给予你尊贵,给予你爵位,但是他同样也能使你卑贱,剥夺你的爵位,甚或你的生命。《诗经》这句话的意思是,饱足在仁义方面,就不会羡慕他人的口腹之欲;好的名声,赞誉施加在自己身上,就不会在羡慕别人的锦绣的衣裳。——这就是人人都有自己尊贵的东西,无需羡慕别人外在的东西。可惜的是在今天很多人意识不到,浮躁的心态下看到的物欲横流,羡慕的是香车宝马。以至于当时的孟子就曾发出过类似的感叹——人们“弗思耳”。
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公都子问“同样是人,有人是君子,有人是小人,这是为什么呢?”还可以理解为,同样为人,为什么有的人被尊称为大人物,而有的人却被称为小人物呢?而孟子不愧为大人物,回答很是精辟,让人豁然开朗。孟子说:“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从大体”是说整日思考的大格局、大事情,“从小体”是说整日思考的是个人的事情、小事情,是个人的情欲、声色的物欲追求。一个有远大志向,抛弃声色的物欲享受,而去追求人生的高远目标,有着更多的社会担当和责任,那么将来一定识大体、顾大局,终将成为大人物。而一味只顾及个人私利,鼠目寸光,贪图个人享受,胸无大志,终将沦落为小人物,甚或小人。孟子还进一步解释,人之所以有区别,关键在于“思考与不思考”。“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先确立心的大体,则那些小的就不能夺走了,这样就能成为大人物了。这就是凡是要用心去思考,做事三思而后行,就能做出最明智的选择。孟子的论述让人看到,人之心是人立身处世的根源,只有从心出发,养心、立心,把握心灵的方向,引导心灵、塑造心灵、蓄养心灵,才能够灵动的去思考,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做人生中的大人。
读《孟子》一书,收获颇丰,他的义利观、养浩然之气、政君智慧、处事哲学、财政高论,甚至是关于教育、关于思辨都让人深深折服。读《孟子》就是在聆听一位先哲的教诲,聆听他的人生智慧,思悟历史故事,体察世态风情,值得我们一直思考领悟,养心养性,养浩然之气,做自己生活中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