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资讯-原创作品


由黄厚江老师《你也可以这样教写作》所想-----王晓阳


分类:原创作品   点击:1683 次  发布:2018-04-23


黄厚江老师被很多特级教师称为“特级中的特级”,在全国语文教学界,黄厚江是一个让人敬畏的名字。很幸运,2016年7月,我跟随贾颖老师参加了在苏州大学举办的培训班,面对面接触到了这位传说中的神奇人物,培训的间隙还有幸和黄老师合影,心里确实是激动了一下(偷笑)。

很奇怪,虽然以前在书籍的封面上,网络上见过黄老师的照片,但是真的见到黄老师的时候,我还是有些意外。名气这么大,地位这么高,黄老师总该要有点儿派头,有点儿架子呀,讲起话来也应该是高深莫测的吧。然而黄老师的笑容是那么真诚,说话是那么随和,整个讲座,从不用冷冰冰的理论吓唬人,而是如话家常般的,将自己对语文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讲给我们听,气氛轻松愉悦,让人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讲座结束后,贾老师领着我们去见了黄老师,想让黄老师为我们年轻老师的专业成长推荐些书籍,意外的是黄老师竟然没有推荐我们看什么专业理论,而是说他自己的书就很不错,还有其他和他类似的专家的书都能给我们帮助。惊讶之余,我想这种自信是有底气的,正如韩愈作《师说》,这确实是出于对我们年轻人的关心,是根据年轻教师的实际做出的指导。

于是学习结束后,我到网上一股脑地买了好几本黄老师的书,这些书和黄老师的讲座一样,都是将他对语文教学的研究用很明白的话语结合一个个生动的事例讲给我们,道理和事例相互印证,深入浅出,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

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一直是让我很苦恼的,甚至有些很有名气的作家还说过,写作是靠天分的,不是训练出来的,平日的教学好像也印证了这些话,在作文上投入了很多精力,但是收效甚微,所以,黄老师的书中我最先读的就是《你也可以这样教写作》,这里就主要谈谈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帮助。

拿到书的时候,正好我刚刚讲评过高一必修一作文训练中的《写触动人心灵的人和事》,给学生的作文题目是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作文收上来后,我发现学生写的大多都是深夜母亲送来一杯牛奶;下雨时,父亲来给自己送伞;考试失败后,朋友给自己安慰……放眼望去,满纸的空话套话。改的时候我很痛苦,题目这么简单,应该是每个人都有话说的,而且少男少女的心灵应该是最柔软的,更应该有很多东西能写呀,学生怎么就写不出来像样的文章呢?评讲的时候我甚至连一篇范文都没找出来,只能选了几篇相对来说好一些的文章和一些较好的片段展示给学生。我明白学生的问题主要是出在了选材和加工组织材料上,但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选取了学生写的较好的事例让学生分析,又煞费苦心地找了些问题典型的文章,和学生一起分析,一起找问题,一起修改,但是学生参与的热情不高,效果似乎并不好。

在翻开《你也可以这样教写作》这本书的目录时,我惊喜地发现有一片典型课例就是“用‘感激’唤醒‘感动’教学实录”,我简直像沙漠中的旅人看到了甘泉,赶紧翻开,一个字都不肯漏过地看了下去。黄老师在开始同样遇到了学生没有东西写的问题,他问学生为什么会没东西写,学生说因为没有让他们感动的,黄老师又问什么样的事才能让他们感动,学生说总要特别一点的。于是黄老师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原来在学生心中,平平常常的生活,平平常常的事情是没有什么值得感动的,他们并不真正懂得什么是感动。这个问题不好解决,因为这不是写作知识,靠讲是不行的;也不是写作能力,靠练也是不行的。经过思考,黄老师用了一个很棒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上课的时候,黄老师没有告诉学生这节课是讲评作文的,而是说自己要写篇文章,但是主题还没有确定,想让学生们给他点意见。学生们的热情一下子就被点燃了,他们感到了来自老师的信任。黄老师给学生讲了他在飞机上经历的一件小事,黄老师座位前排是一个女孩子,女孩儿睡着了,长发甩在了椅子背后。飞行时突然遇到气流,空姐让大家收起桌板,黄老师尴尬了,如果要收起桌板,就必须叫醒女孩儿,或者将她的头发拨到一边,否则桌板就会夹着她的头发。女孩儿睡得很香,按理说应该是将她的头发轻轻拨一下比较合适,但是黄老师曾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当时那个女孩儿用很不友善的目光瞪了黄老师。所以这次他犹豫了,但为了推上小桌板,将人家从熟睡中叫醒似乎也不合适,最后他还是选择了拨开女孩儿的头发,女孩儿似乎没有察觉,仍然睡得很香。黄老师问大家,这件事能表达什么主题呢?学生有的说是“误会”,有的说是“理解”,还有的说是“尊重”但似乎都不太合适。黄老师趁势抛出了自己的感受,他说虽然主题没想好,但当时,他的心里对女孩儿真的很感激。学生沉默了好一会儿,才渐渐明白了感激的含义。到这时,黄老师才亮明了这节课的目的,讲评作文——《感动》。然后分析了作文中的主要问题——缺少感动,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最后黄老师总结道:感激,并不一定是我们在危难之中别人伸出了援手,也不一定是我们遭遇重大困难时别人给予了帮助;感动,不一定要有催人泪下的场景,不一定要有感人肺腑的故事。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声亲切的问候,一次平常的微笑——都可以让我们感激,都可以让我们感动。只要我们心存感激,生活中永远总有值得我们感动的人和事。学生“再度写作”时,作文的质量明显提高,选材和主题都有了很大进步。

这是一节很典型的“师生共生”的课例。黄老师在方法简析中特别提到,有的老师认为师生共生是多余的,直接采取对接的方式,将生活中感人的画面展示给学生,唤起学生的感动情感,拨动学生的感动点,然后引导学生对接生活,回忆、联想生活中感动自己的人、事、物,再现那令人感动的情境。但黄老师认为这样的方法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接唤醒的大多是类似的东西,不能真正打开学生的思路;并且对接唤醒的大多是表面的,并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所以效果不如师生共生来得好。对此我非常认同,我就是企图用学生的优秀事例和我找出的一些感人的事件唤醒学生的思维,但是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我决定试试黄老师的做法。

上次做文讲评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最美的时光》命题作文,和上一篇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选材上更广,希望能让学生有话说,写出好文章,但是结果依然不好,学生大多都是写的初中生活,而且大多都是体育加试的训练、军训、老师谈心等。经过思考,在讲评的时候,我没有再像上次那样展示优秀文,分析问题文,而是直接将学生写的最多的事情列举在ppt上,让学生先看看这样的时光美不美。学生都笑了,他们发现原来大家写的初中生活都差不多,而且看起来都不怎么美好。我说,看着大家写的作文呀,我也想起了自己的中学时代,不过初中有点记不清了,我想说说我的高中生活。学生们都很兴奋。于是我给他们讲了很多我高中生活中的事情,我说,我们班有个女生很漂亮,是班里的班花,那时每次下课大家都要排队接水,一层只有一个水桶,常常排到了自己却没了热水,而她的水杯却从来都没有空过,甚至有时候凉了一节课,水温正好,刚喝了两口,离开座位回来,发现不知谁又给她接了满满一杯滚烫的开水;我们班还有个男生爱打游戏,上课总是睡觉,三年我甚至都没记清他的长相,只记得他有个外号叫烧饼;我们的数学老师不说普通话,我们特别爱模仿他说话,也特别喜欢上他的课,高三那年的情人节,我们班在年级通知事情的黑板上写上了“某某老师我们爱你”,老师上课时候,被我们笑得脸都红了,连说我们“捣蛋捣蛋”;我们班的第一名,特别瘦小,谁想到运动会1500没人报名,她竟然站了出来,还跑了个第三名,跑完后瘫倒在地上,大家抱着她都激动地哭了;班主任对我们特别宽容,高二那年冬天,住校生因为觉得太冷,集体决定不跑操了,一个星期下来,班里积分比别的班少了一大截,班主任只是笑着说幸亏班主任费不会倒扣,不然呀,天天上班估计还要倒给学校钱呢,第二天早操班里一个不少;运动会我们的班花跨栏,摔倒了,操场上好几个男生都拥上去想要扶她起来,我们班男生直接将外班男生一个不剩全赶跑了;班里有个男生,从小在内蒙古长大,特别壮实,但是脸蛋上总有两片红红的,于是我们叫他小红;一次数学老师上夜自习,楼上的班级用绳子系着一个矿泉水瓶,里面装了个小纸条,从窗户挂了下来,我们发现后取过来,给他们的纸条回复后,再拽拽绳子让他们拉上去,玩了一节夜自习,每次数学老师感到气氛不对,想看看是怎么回事时,总有同学跑上讲台问问题;高考前,大家学习都很努力,经常有同学中午顾不上吃饭,到门口买个饼夹菜,边走边吃,午睡也只是趴在桌子上,休息十几分钟,每个人都很紧张,但班里前两名的两位女同学,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人问她们问题,她们总是很耐心地讲解,从不会不耐烦,最后高考,我们班一个中山大学(过北大分数线),一个同济大学,一个复旦大学,一个第一军医大……是年级除了奥赛班成绩最好的班级;班里男生打完球总是将球鞋藏在讲台上的桌柜里,有时甚至连吃剩的零食也藏在里面,一天开柜子的时候发现里面跑出了一只老鼠,于是男生让女生都站到桌子上,全班男生拿着扫帚等工具满班抓老鼠……学生都听的津津有味,但是当我问他们如果我要写这篇作文,该怎么写的时候,他们的意见竟然发生了分歧,很多学生说这些事我不能写,因为不积极向上。我问他们那你们觉得这样的高中生活美好么?他们说美好。我接着问,我们没有积极向上么?我们不团结么?我们学习不努力么?学生说你们很团结,也很努力,而且考得真好。我说对呀,有拼搏,有梦想,有欢笑,有同学之间的友爱,又有师生之间的情谊,这怎么会不是最美好的时光呢?学生这次都认同了。

但我接着追问,那为什么开始大家觉得不能写呢?他们说因为感觉我们玩的太多了,我说是的,写文章如果这些事件我全都按上面这样详细地写,好像我们太闹腾了,高中只剩下玩儿了,那这些材料应该如何取舍,如何组织呢?经过激烈的讨论,学生认为可以按照表现师生关系的,学生朝气的,学习氛围的等角度来为事件分类,然后每类选择一两件写,有详有略。我对学生的讨论基本满意,但是,我发现他们普遍舍去了我说的班里的一位位同学,问他们原因,他们说感觉一个一个的人和题目“时光”没有关系,我让他们想象,以后当他们回忆起高中的时候难道不会记起一位位同学么?学生沉默了,然后否定了开始的想法。我总结道每一段最美好的时光,都一定有它的难忘之处,不仅有一件件难忘的事,更有一个个难忘的人,是他们灿烂了时光,温暖了岁月。我接着启发,那要如何将这些人写进去呢?一位同学说得很好,说略写,以还有什么什么样的谁谁,什么什么样的谁谁的句式,略写这些同学。这样我和学生基本上算是一起完成了一篇文章的选材和构思,学生参与的兴趣很高,而且确实明白了材料应如何取舍剪裁,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不足之处在于事件还是我给学生提供的,但是材料的取舍、详略等体现了黄老师“共生”的思路,我觉得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非常有益的尝试。

黄老师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很好的课例及分析,非我带来了非常多的启示和思考,让我对作文的教学有了新的思路,但我也明白这毕竟还只是纸上谈兵,只有经过自己在教学中的尝试和思考,才能真正从黄老师这里取到真经,我会继续努力。

                                     王晓阳

                                     2017.3

文档预览关闭